麻栗坡縣天保鎮小寨村位于中越邊境,這里連綿起伏的山巒植被茂密、風景秀麗、空氣清新,但留給當地群眾適合種植莊稼的地塊極少,經濟收入成為一大難題。小寨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蒙仕珍通過16年的探索,引進多項產業在大山中落地開花,打通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大道。
在小寨行政村荒田村一片山林中,蒙仕珍正在自家的砂仁地割出砂仁老株,動作熟練。這片砂仁共有26畝,分兩次栽種,2017年種植5畝,2019年種植21畝。
砂仁是一種中藥材,對小寨村群眾來說是一個新產業。當初蒙仕珍帶領村干部通過外出考察和邀請農科部門支持,對砂仁的生長環境、種植技術、投入成本、經濟收益做了詳細分析,甚至還聯系了收購商,可以說對發展砂仁做到心里有數、信心十足。但窮怕了的村民對每畝投入1000多元的成本擔心頗多,因此大家都持觀望態度,蒙仕珍只好自己先種。
“砂仁是大山里比較適合的產業,因為它的成本低、技術含量不高,我們還邀請了農科技術員現場指導,每畝投資在1000塊錢左右,每畝收益在5000塊錢左右。”蒙仕珍介紹,到2018年,第一批砂仁雖然不是豐產期,但是每畝地收益可以在1000到2000元 ,那個時候愿意栽砂仁的村民真不多,但是為了帶動群眾,她又投入2萬多塊錢擴栽20多畝。蒙仕珍用了3年時間,砂仁產業在小寨村取得成功,如今全村種植砂仁2000多畝。
小寨行政村牛場村李權平通過一番細算后,最終拿出全部積蓄,在自家50多畝杉樹林里全部種上砂仁,今年首次結果收入12萬多元。按照砂仁的生長特點,到第三年也就是明年進入豐產期,收入將會更可觀。“村里有人種成功了,我們也跟著種,果成熟后,老板直接到地里來先預定。”小寨李權平說,現在,砂仁的銷售收入成了他家的主要經濟來源。
通過蒙仕珍16年的努力,如今小寨村種植咖啡2000多畝、杉樹20163畝、八角980畝、草果100多畝、花椒100多畝,還有的村民養牛、養豬等。蒙仕珍帶領村干部聯系的收購商,一批又一批地將農產品運出大山,群眾的收入也不斷增長。
“農業投資有一定風險,通過我們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大家心里都基本有了底,也給群眾發展產業吃了一顆定心丸。”蒙仕珍說,農業發展初見成效,從原來2013年人均(年)純收入2000多元提高到現在1萬多。
在脫貧攻堅中,蒙仕珍積極發動群眾用小錢做大事,在有限的資金下,她率先示范和群眾投工投勞,用24490元修建了入戶路;凝聚眾人合力解決了11個村小組331戶1475人安全飲水,目前安全飲水覆蓋率100%。
如今,小寨村產業發展欣欣向榮,一棟棟小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幸福路連著千家萬戶,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麻栗坡融媒體記者:王云)
(編輯:李云淑 排版:尹穎 審核:梁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