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巡察工作以來,文山州堅持人民立場,做到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關心什么,就重點巡察什么、糾正什么、解決什么。通過巡察及時解決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提高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促進邊疆穩定發展。
圍繞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情況開展巡察,推動解決了一批黨組織軟弱渙散,貫徹執行中央和上級重大決策部署、惠農利民政策跑偏脫軌、變形走樣以及不在乎、裝樣子、做選擇等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厚植黨的執政根基。
硯山縣圍繞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環境治理、文明和諧“五面紅旗”創建標準開展巡察,將“問題村”巡察創建為“紅旗村”。
全州累計整治軟弱渙散黨組織342個,調整不敢擔當、能力不足的村干部368名,責令辭職和處理村干部68名,發現并推動整改基層黨建方面的問題2896個。
對群眾反映強烈、矛盾問題突出和“三資”富集的村(社區)優先巡察,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冷硬橫推、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等不正之風,嚴懲以權謀私、虛報冒領、揮霍侵占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等腐敗問題,贏得民心“大政治”。
西疇縣委第一巡察組對興街鎮拉孩村黨總支開展巡察,推動解決拉孩村143戶群眾因電力不穩定影響生產生活19年的“老問題”。
硯山縣針對巡察發現的村集體資金被挪用侵占等問題,在全縣開展村級財務專項整治,共有143個村主動上交資金295.95萬元,規范村級資金管理1253萬元。
巡察干部發揚“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和“不怕苦、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堅持一線巡察,進村入戶、在田間地頭與群眾面對面工作,激發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履職,主動擔當作為,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推動了中央和省州關于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等決策部署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得到落實。
麻栗坡縣天保鎮天保村、猛硐瑤族自治鄉銅塔村,立足于邊疆、民族、山區、原戰區實際,通過巡察推動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群眾“扎根邊疆、心向黨中央”“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馬關縣針對村組地處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的實際,組建“背包巡察組”,采取“一人一背包、一組一裝備、一村一方案、一事一督辦”的辦法,破解對村巡察食宿難、辦公難、問題查找和整改難等問題。
在推進對村(社區)黨組織巡察工作中,堅持州、縣(市)上下聯動,邊探索、邊實踐、邊完善,建立完善了村規民約、村務公開等民主管理制度。一些大操大辦的陳規陋習開始移風易俗等不良習氣實現轉好,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正在逐步形成,促進了黨風、政風、民風、社風的持續好轉。通過典型引路、試點示范,形成了一批“可聽、可查、可談、可訪、可看”的試點示范,輻射其他村寨對標看齊,為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打好基礎。
硯山縣者臘鄉那奪村通過巡察,加強愛國愛鄉意識,助推“彩云計劃”文藝扶貧,成為“貧困落后村”向“先進文明村”轉變的示范。
廣南縣在珠街鎮里吉村和蓮城鎮小廣南村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察,促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貧困村摘帽和新型農村綜合治理。
截至目前,全州對村(社區)黨組織巡察發現各類問題20421個,已完成整改16788個,發現問題線索438件,涉及人數576人,立案76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6人。
(州巡辦)
(編輯:郭韋 排版:龍俊賢 審核:梁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