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村“兩委”換屆以來,部分村干部辭職外出務工現象屢禁不止,“撂挑子”問題日益嚴重。筆者認為,村干部“撂挑子”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不能正確認識當前農村工作的形勢,只看到工作責任大、任務重、難開展的一面,產生畏難情緒,思想壓力大;二是不顧群眾信任,認為村干部待遇低,家庭經濟收入受到影響,導致家人不支持;三是有心無力,工作水平和領導能力較差,自認為勝任不了領導職務。
筆者認為,這里的干部不只是在職在編的干部,更是在基層、在農村、在第一線為群眾服務的村干部。所以,針對此類情況,各級各部門應給予重視,不能只顧往基層干部身上壓擔子,更要關心關愛村干部。要本著“重換思想慎換人,不換思想就換人”的原則,對“撂挑子”的村干部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深入開展交心談心,幫助他們提高認識,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榮譽感;要探索建立村干部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正常增長的黨建經費保障制度和基層干部待遇機制,解決村干部后顧之憂,讓村干部不為生計發愁,安下心來干實事,確保農村基層干部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養,確保吸引留住人才;要將村干部集中起來,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培訓,為他們舉辦專題培訓班,把培訓重點放在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農村各類惠農政策、脫貧攻堅政策及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提高他們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能力。
只要各級各部門重視起來,想村干部所想,急村干部所需,正確引導關愛村干部,把嚴格管理和熱情關心結合起來,村干部有了依靠,能力提升了,信心增強了,那么“撂挑子”問題也就消失了。(王世晶)
請輸入驗證碼